科學家移籍美國:中國科研人才流失,我們如何“留得住”? | MiExpert | All-in-one Online I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移民海外數量在逐年上升,據悉,現時在美國的中國移民就有600萬人。而在近幾年,有超過3.2萬名中國科學家已經選擇移民到美國,這個數字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竟然有這麼多的科學家主動選擇移民美國,這群人出走後,又對我國的科研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科學家移民美國的背後原因

第一是待遇問題。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的科研人員每個月的平均工資在1萬左右,每個月還有研發經費和生活補貼。此外,每年大概會有平均1萬2的年終獎。有很多人都在質疑我國對於科學家的待遇太低了,其實薪資水平確實比不上美國,但在我國的待遇層次來說,科研人員福利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而每個月額外發放的補貼,最基本就是社保繳納和住房保障。相對於錢學森回國時,每個月300塊錢的工資,現在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了。轉過來看看美國,美國的科研人員年收入基本都在百萬人民幣以上,相對於我國來說,翻了數倍。科研本來就是個很漫長的艱苦過程,這個時候就有人說了:在哪兒都是搞科研,不如到美國去,邊搞科研還能邊賺錢。於是,很多人奔著美國科學家的高薪,過去了。

說白了,就是科學家想要的薪資和研發資金,在這樣的環境裡,較難得到。就副教授來說,在中國一年能拿到15-30萬人民幣,但到了美國一年就是9.5-10萬美元。

搞科研也是一個職業,每天也要上班,在同等的勞動付出下,還需要更多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科研人員要跳出人類的正常邏輯範疇,去考慮更多的可能性,因此,在高壓的強度下,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去拿翻倍的錢。第二是國內外的學術發展環境存在差異。對於大規模的國際學術交流和研究,我國現在最常見的方法還是開學術討論會;相對來說,學術氛圍仍不夠濃鬱。

在討論會上,一些不知名的小科研人員基本無法發表有建設意義的觀點,因為他們日常的工作就是研究老師分配下來的事務,比較零散,對於項目的整體認知比較缺乏。如果長期是這樣,個人研究成果會出的很慢。

可美國不同,美國的很多實驗室流行一種“反叛”風氣,就是絕對不和自己的老師研究同一領域。而且他們比較注重團隊合作,如果遇到難題或瓶頸,可以直接給你不認識的人發郵件請教,並且能夠迅速得到回應。

不同火花的碰撞,加速了科研結果的成功。這也是美國能研製出很多五花八門東西的原因之一。

第三就是我國的科學家發展存在一定局限。在我國,如果你是一個小科研人員,那你基本能做的就是鑽在實驗室裡日復一日的重復手頭上的工作,想要熬成一個有名的科學家,是要出成果的,但分配到你手裡的工作每天都一樣,就算給你幾十年,你也難以成功。如果你是一個大的科學家,你面臨的職業選擇就是進入大學做教授,負責幾個有價值的科學項目等等。這樣聽起來覺得有點意思,但畢竟無名的人比較多,也不是誰都想一輩子待在實驗室的。在矛盾的選擇中,部分人就會認為,出國才是能改變當下的唯一途徑。

對科研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科學家選擇移籍,在短時間內對我國造成了嚴重的人才流失,所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的。首先,我國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進行教育工作,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卻無法為我國所用,直接造成了我國教育資源的浪費。

其次,批量性的人才出走,會影響我國科技實力的穩固發展。 21世紀本就是電子信息的時代,科技的發展說到底拼的就是科研人才。

人才之間的團隊合作,碰撞出的火花,動靜自然不會小,但科研人員都走了,沒了腦力支撐,科技實力的發展自然會有所減慢。我國在積極改變

近年來,我國在科研領域的投資已經逐年增加,科研人員的數量也在慢慢上漲,用於研究的設備,也在逐漸與美國持平,整體是朝前走的。雖然有一部分人留不住,但全球也有一批科研人員,就愛來我國發展。

在過去的10年中,全球已經有大批量的科學家選擇在我國發展,數量發生了史詩級的變化。

例如,德國的洛戈塞蒂斯(Nikos Logothetis)。這位著名的腦神經科學家帶著自己的科研團隊,入職了中科院,進行人腦與電腦互聯的科學研究。

此外,日本的藤島昭,在退休後當選為中國工程院的外籍院士,並於2021年,加入了上海理工大學,成為了一名全職教授,為我國培養更多高端人才。

越來越多的外國科學家願意來到中國,背後的原因說白了就是我國科技實力在日益增強,讓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中國。中國越來越願意為更多的科研人員提供發展機會,也讓很多科研項目有了進展,這對於科學家本人和我國來說,都是一個雙贏的好事情。

這樣的成功背後,有人抵擋得住誘惑;堅持在我國一線努力的科研人員,也有願意為我國建設出一份力的國內外人才,還有許多拒絕美國綠卡的年輕科學家。

我國雖然在科研領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他們始終在積極應對和改變。不論是對創新成果的激勵,還是設備資金的投入,甚至是人員待遇的提高,我國都在努力留住科研人才。

而國家想留住科學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投入,只有讓科學家感受到自己在國內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和更好的生活條件,才能讓他們更加願意留在國內工作和發展。